望岳談|晚“陽”少“陽”,也是對一線醫護的呵護
□張兆友
這段時間,不少人為避免“一起陽”,“居家辦公”成了標配。
但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肩負重責、身擔重任,沖在抗疫最前線,守護著我們的健康,保護著我們的生命安全。
他們就是守在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。
連日來,在“拉平曲線,推后峰值”部署下,山東全省醫療機構正滿負荷運轉起來,積極準備應對感染高峰。為滿足發熱患者的就醫需求,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在診室和醫務人員數量方面正不斷擴容,從各科室抽調人手組成發熱門診人員后備梯隊。
可以說,在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一線,大到城市的綜合醫院,小到社區衛生服務站、村衛生室,廣大醫護人員沖鋒在前,連續奮戰。他們每天接診大量陽性的患者,與新冠病毒正面交鋒,通宵熬夜,飲食不均,身心壓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穿上“白鎧甲”,他們是沖鋒陷陣的戰士。但脫下白大褂,他們也是普通人,同樣有自己的“軟肋”,憂心家中的“一老一小”。
還記得嗎?山東宣布12月14日起,對進入全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人員,不再查驗核酸檢測結果。
此舉方便了群眾看病就醫,對群眾來說是減少了流程、環節,對醫護人員來說,他們感染新冠的概率則是加大了的。
這里有兩個問題,我們不得不考慮:
一是一旦確診病例數大幅增長,重癥患者隨之驟增,醫療擠兌就會在所難免。
二是一旦醫護人員大面積感染,人員缺崗會讓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醫療資源更加緊張。
是的,有成全就會有犧牲。但醫護人員的付出應當被看見、被尊重。
在最困難的時刻,醫護人員挺身而出、負重前行。他們努力編織的醫療體系巨網,正努力兜住疫情的沖擊波。我們對醫護人員,能做到最大的理解和關愛,就是爭取讓自己不“陽”或晚“陽”,盡力分解醫療系統的重壓,盡量化解醫護人員的壓力。
一是合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。
我們呼吁,新冠無癥狀感染者、輕癥患者請勿撥打120熱線,為急危重癥患者留出急救熱線通道。在癥狀沒有加重或者沒有長期得不到緩解的情況下,盡量不要一下子擠到醫院,把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弱勢人群。
二是做“拉平曲線、推后峰值”路上的減速帶。
從患者角度來說,“拉平推后”使醫務人員能夠全崗,親屬有精力照顧患者,有利于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救助,讓老年人等特別需要醫療資源的人得到有效的救治。
從醫院角度來說,“拉平推后”能使各醫療機構積極布局重癥床位,加快呼吸機、ECMO等醫療設備的配置,同時加強重癥醫生和護士的培訓,為提高醫療保障服務能力爭取更多時間。
做好科學防范,規范佩戴口罩,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在疫苗接種上應接盡接,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不“陽”,我們就一定能等來病毒致病力的再下降,等來醫療保障服務能力的再增強,等來一個疫去安來的春天!